

在长汀县四都镇楼子坝村姜斜坑自然村,山里野蜂到了分家的季节,村民们忙着用自制的竹篓收集野山蜂,野蜂产业的不断发展,为姜斜坑村的村民带来了甜蜜的致富生活。
山野上不时传来村民抓野蜂时的吆喝声,村民曾带发拿着竹篓往野蜂飞舞的聚集地跑去,她把竹篓放在一边,密密麻麻的野蜂像着了魔似的往竹篓里钻去,整个竹篓里渐渐布满了野蜂。曾带发告诉记者,收集好的野蜂只需要带回家用木桶盖着,到了晚上再把木桶倒置回来,野蜂就会在木桶里安置新家。
一直以来,村民们都利用传统的野蜂“归巢”技术,将山上的野蜂收集起来,装在蜂箱中,放在房前屋后、阁楼庭院,慢慢地,繁殖分养的蜂箱多了,蜂产业就形成了。
【四都镇姜斜坑村村民 刘幸锦:我这个(竹篓)是拿到山上收野山蜂的。以前拿来犒劳红军游击队,现在每家每户都有靠这个养家致富。】
目前,姜斜坑村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野蜂,少的有五六箱,多的有几十箱。让村民们感到高兴的是他们的野蜂产业几乎没有成本,管理上所花时间也不多,只要维护好环境,掌握养蜂技术就可以了。
【四都镇楼子坝村村主任 刘幸红:我们野山蜂跟别的地方产出来的蜂蜜不一样,因为海拔高,我们的野山蜂就采集山上一些自然的野花,价格卖得比别人的高一些。】
刘幸红告诉记者,按照现在野蜂蜜的市场价每斤可以卖到80元,村民的年收入赚1万元也不成问题。野蜂蜜的最大特点就是品质特别好,因为野蜂的生活活动规律和环境没有改变,野蜂采蜜的范围、花种比家蜂要广很多,而且野蜂的抗症能力更比家蜂强,所以野蜂蜜在市场上非常抢手。
姜斜坑村是红军入闽第一村,近年来,村里按照“红色传承,绿色发展”的理念,不断做强野蜂产业,并定期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,促进野蜂产业增值增效。
【四都镇楼子坝村村主任 刘幸红:我们响应“一村一品”发展养蜂产业,虽然我们这个地方小。地理优势就是海拔高。这个生态绿色没污染的野生蜂养得非常好,也带动我们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,可以说是为脱贫致富起到很好的作用。】